濱州電視臺
魯北晚報
消息牛
掌握濱州
2022年12月02日 14:33來源: 公安部刑偵局作者:
查看數0

2022年9月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并于12月1日起施行。為做好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貫徹實施工作,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公安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等參與該法立法工作的同志共同編寫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釋義與適用》一書,并邀請有關領導同志撰寫了導讀文章?,F將導讀文章刊載如下,供大家學習參考。

認真貫徹落實反電信網絡詐騙法

依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

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

部際聯席會議召集人

公安部副部長  杜航偉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2021年4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加強源頭治理,加強法律制度建設,為打擊治理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開展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立法工作,公安部高度重視,多次專題研究,并組建專班全面梳理反詐工作,提出質量高、針對性強的立法建議。經一年多深入調研論證、廣泛征求意見,并三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本法于2022年9月通過,自12月1日起實施。本法是我國第一部專門、系統、完備規范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的法律,是黨中央部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的標志性成果,是中國特色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制度的成功探索和具體實踐。學習、宣傳、貫徹、實施本法,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全國打擊治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深刻認識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出臺的重大意義

       隨著信息社會快速發展,犯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傳統犯罪持續下降,以電信網絡詐騙為代表的新型網絡犯罪已成為當前的主要犯罪形態,成為公安機關面臨的重要挑戰,成為復雜的社會治理難題。近年來,我們在取得成效、積累經驗的同時,發現一些重點行業存在的管理漏洞和社會治理的薄弱環節,成為嚴重制約打擊治理工作的瓶頸,亟需一部專門法律完善頂層設計,加強行業監管,規范打擊治理。本法堅持問題導向,對電信網絡詐騙打擊治理實踐進行了系統總結,充分吸收了“四專兩合力”(專題研究、專門隊伍、專案攻堅、專業技術,抓好內部合力、促成外部合力)有關內容,有效解決了工作中的難點痛點,對于打擊治理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制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舉措。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強調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本法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堅持運用法治思維破解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打擊治理難題,聚焦電信、金融、互聯網三大行業突出問題,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立足源頭治理、綜合治理,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回應了群眾期待,為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支撐和堅強的法律保障。

(二)制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理念的具體體現。

近年來,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犯罪形勢仍然復雜嚴峻,案件依然高發多發,有的群眾被騙傾家蕩產,有的企業被騙停工破產,此類犯罪仍是群眾反響強烈的突出犯罪。本法堅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致力于筑起詐騙的“防火墻”,捂緊群眾的錢袋子,全力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三)制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必然要求。

安全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安全的目的。近年來,電信、金融、互聯網行業蓬勃發展,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但行業治理存在薄弱環節,部分企業重經濟效益,輕安全風險,忽視社會責任,放任經營開發的技術、產品被不法分子利用,形成了黑灰產業,助長了電信網絡詐騙活動的發展蔓延,亟需進一步建立完善各方面責任制度,形成協同打擊治理合力。

(四)制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是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實踐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建設。但相關法律規定較為分散,不夠明確,針對性不強;“四專兩合力”等被實踐證明是科學、成熟、有效的經驗做法和政策文件需要上升為法律規定;電信、金融、互聯網行業治理和制度建設需要進一步完善。本法的制定出臺切實解決了各方面對于加強法律制度建設的迫切需求。

二、準確把握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原則和特點

       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共七章五十條,主要包括電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聯網治理、綜合措施、法律責任等內容。條文雖然不多,但堅持急用先行,針對性、適用性、有效性強,是一部“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立法。

(一)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注重源頭治理,致力于建設預防性法律制度。

本法是一部預防法、管理法,注重源頭治理、前端預防。本法從行業源頭入手,緊盯涉詐風險環節,明確責任、加強監管、堵塞漏洞,對企業反詐內控機制、新業務涉詐風險評估、“實名制”、開卡數量限制、異常賬戶賬號重新實名核驗、異常賬戶和可疑交易監測、涉詐賬戶賬號處置等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建立了涉詐風險全流程、全環節預防管控機制,強化監管部門主體責任,壓實企業責任,變“亡羊補牢”為“未雨綢繆”,進一步深化了行業源頭治理。

(二)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注重綜合治理,致力于構建全社會反詐格局。

本法立足構建國務院統籌、地方政府主責、公安機關牽頭、行業主管部門監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懲治、有關企業審慎經營的治理體系,厘清了政府、部門和企業的反詐防詐職責,完善了相關行業基礎管理制度,健全了電信、金融、互聯網行業對電信網絡詐騙監測、識別、阻斷、反制的制度體系,為培育全社會齊抓共管、群防群治理念,形成全民反詐、全社會反詐的良好局面奠定了法律基礎。

(三)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注重依法懲處,致力于構建責任追究體系。

本法健全完善了由法律、司法解釋、法律指導意見等共同組成的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律體系,構建了信用懲戒、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相銜接的追責體系,填補了法律空白,加大了懲處力度。在本法授權下,行業主管部門可以對未履行反詐法定義務的行業企業實施行政處罰;公安機關可以對有關涉詐人員采取懲戒措施,記入信用記錄,對前科人員和重大嫌疑人員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對電詐違法人員處以行政拘留和罰款;人民檢察院對于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侵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提起公益訴訟。

(四)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注重追贓挽損,致力于全面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追贓挽損是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被害群眾的核心關切,也是立法過程中最受關注的焦點問題。本法要求加強追贓挽損,完善涉案資金處置制度,及時返還被害人的合法財產;將緊急止付、快速凍結、及時解凍和資金返還等工作機制和措施在立法中確認下來,有利于公安機關依法攔截涉詐資金,并及時發還被騙群眾,最大限度挽回群眾損失。同時,本法還要求建立相應救濟申訴渠道,有利于推動相關措施更加精準,盡可能減少對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的影響。

三、充分發揮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在打擊治理工作中的規范引領作用

本法的出臺,為依法、準確、及時預防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提供了法律指引和法治保障,有利于更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全國公安機關要以本法出臺為契機,在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切實履行好牽頭責任,會同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推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以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為引領,持續開展嚴厲打擊。

本法首次在法律中明確了電信網絡詐騙的概念,規定了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管轄規則,提出了全面落實打防管控的工作原則,明確了公檢法三機關的職責任務,并強調加強國際執法合作,有效打擊遏制跨境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公安機關要以本法為引領,持續加大打擊力度,全面提升打擊質效。一是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堅持出重拳、下重手、用重典,持續推進“云劍”“斷卡”“斷流”“拔釘”等各類專項行動,不斷掀起打擊犯罪高潮,堅決遏制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在外交部門的協助下,積極開展國際執法合作,摧毀境外詐騙窩點,緝捕境外重大逃犯。二是強力組織大案攻堅。持續發起區域會戰和集群戰役,嚴厲打擊轉賬洗錢、技術支撐、組織偷渡等黑灰產犯罪,堅決斬斷犯罪關鍵鏈條,抓金主、鏟窩點、打平臺、斷資金,確保打深打透打徹底。三是用足用好法律武器。加強與檢法機關的協作配合,依法從嚴懲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確保形成強大震懾。用好本法賦予公安機關新的行政處罰措施,對尚不構成犯罪的及時依法處罰。堅持寬嚴相濟,過罰相當,對未成年人、在校學生等人員要依法從寬處罰。

(二)以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為引領,注重強化預警防范。

本法聚焦防范治理,規定了一系列預防和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滋生和蔓延的法律制度。公安機關要堅持打防結合、防范為先,會同有關部門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最大限度減少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發生,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一是筑牢預警勸阻“防火墻”。本法對建立預警勸阻系統,采取勸阻措施做出了法律授權。公安機關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完善預警勸阻專門系統和反詐大數據平臺、APP,全方位織密織牢技術反詐防護網絡,不斷提升預警信息監測發現能力,及時發現更多潛在受害者,分級分類勸阻,防止群眾被騙。二是加固資金攔截的“防洪堤”。本法對監測識別處置涉詐異常賬戶和可疑交易做出了具體規定。有關主管部門要督促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建立風險監測機制,提升風險攔截能力和資金攔截質效,做好賬戶清理整治工作。同時,公安機關也要依據本法的授權,進一步完善快速止付凍結機制、完善涉案資金處置制度,及時返還被害人的合法財產,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三是增強識詐防詐“免疫力”。本法強調加強反詐宣傳,提高公眾的防騙意識和識騙能力。公安機關要堅持廣泛宣傳與精準宣傳相結合,加強對易受騙群體、案件高發行業和重點地區的精準宣傳。各地聯席辦要組織開展反詐宣傳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進學校、進企業活動,普及相關法律和知識,推動無詐社區創建活動,實施網格化管理,做到宣傳無死角、全覆蓋,進一步營造全社會反詐濃厚氛圍。

(三)以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為引領,全面落實源頭管控。

本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開展綜合治理。各地公安機關要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在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堅決落實各項社會治理措施。一是強化落實屬地責任。各地黨委和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綜合治理。詐騙犯罪作案人員集中的地區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產業布局,拓寬就業渠道,引導勤勞致富;涉詐黑灰產業泛濫的地區要全面整治涉詐突出問題,堅決消除本地黑灰產業。二是強化落實出境管控。本法規定,對電詐前科人員和前往重點地區的重大涉詐嫌疑人員,可以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公安機關和移民管理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用足用好限制出境措施,強化精準摸排、出境管控和攔截勸阻,嚴密證件簽發、邊防檢查等環節措施,持續強化邊境物防技防建設,全環節大幅壓減出境作案人員。三是強化落實教育勸返。加大出境作案人員的教育勸返力度,全力勸返緬北、柬埔寨、阿聯酋、菲律賓、金三角等國家和地區的涉詐人員。

(四)以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為引領,深入抓好行業治理。

電信治理、金融治理和互聯網治理是本法的核心內容。相關企業應當依照本法規定審慎經營;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管職責,依法加強行業治理。公安機關要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協作配合,及時通報工作中發現的治理漏洞,協助做好治理工作。一是深入抓好電信行業治理。本法要求落實電話卡實名制,辦卡不得超出法定數量,并對物聯網卡使用做出了明確規定。工信部門要加強電信監管,建立用戶積分制度、黑名單制度,嚴格落實實名制和失信人員的通信懲戒措施,全力整治虛商卡。要嚴格控制新開卡,加強排查存量卡,重點整治物聯網卡。同時,電信企業要加強對新業務的事先風險評估。二是深入抓好金融行業治理。本法規定,金融機構應當建立異常賬戶和可疑交易監測機制,透傳交易信息,并收集異??蛻舯匾灰仔畔⒑驮O備信息。人民銀行要強化資金監管,深入推進涉詐“資金鏈”治理,督促金融機構落實法律要求,嚴格落實實名開立和交易核驗制度,依法記錄留存相關信息,確保涉詐資金能追蹤、能溯源。三是深入抓好互聯網行業治理。本法對支持和幫助電信網絡詐騙行為做出了禁止性規定。工信部門要加強互聯網監管,大力整治互聯網接入、域名注冊、服務器托管、APP制作開發、網絡支付、網絡游戲、網絡直播、引流推廣等涉詐重點領域,督促頭部平臺企業切實履行社會責任。要嚴格落實“一案雙查”,及時約談、曝光問題突出企業,依法嚴肅查處違法違規企業,倒逼企業落實安全管理的社會責任。

四、切實抓好反電信網絡詐騙法的貫徹落實工作

徒法不足以自行。

公安機關作為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牽頭單位,要協調統籌抓好本法貫徹落實工作。一是抓好學習培訓。推動將本法納入各級領導干部學法重點,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內容,政府常務會會前學法計劃。會同有關部門編寫輔導讀物,案例匯編等,幫助進一步學懂弄通、指導實踐。采取線上、線下等多種形式,舉辦培訓班,會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對各成員單位有關人員和反詐民警進行宣講培訓。二是抓好普法宣傳。在中央主流媒體、網站、新媒體等平臺,開辟專題專欄細致深入報道。編制宣傳掛圖,創作展播一批高質量普法劇、動漫、微視頻等法治文化產品。組織開展本法普法宣傳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等活動,推動本法宣傳在全社會有效覆蓋。三是制定配套規范。對本法出臺前已有的制度措施,全面系統梳理完善,做好與本法的銜接。對信用懲戒等新增措施,加強研究,盡快制定實施辦法。對涉及行業主管部門的相關配套規范,密切關注制定進展,并做好有關配合工作。

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任重而道遠。

全國公安機關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本法實施為契機,乘勢而上、積極作為,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專題研究、建強專門隊伍、強化專案攻堅、做強專業技術、抓好內部合力、促成外部合力,全面提升運用法律武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的能力水平,推動反詐工作深入健康發展,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來源: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釋義與適用》


網友評論
    国色天香在线社区视频播放